全球快讯:从独自一人到队伍不断壮大 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5月12日是李红光烈士殉国88周年纪念日。当天,50多名来自沈阳、抚顺、本溪等地的各界人士共同祭扫李红光烈士墓。活动是谁发起的?他们为何参与祭扫?李红光烈士墓又是谁建造的?5月14日,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进行了多方采访,以还原背后的故事。

朗诵诗歌缅怀英烈

李红光是杨靖宇将军的亲密战友。他曾任东北抗日联合军指挥部参谋长、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参谋长兼第一师师长及政委。


(资料图片)

5月12日,天高云淡。在本溪市桓仁县华来镇瓦尔喀什寨村蜿蜒崎岖的山路上,一支50多人组成的队伍向山顶进发。红色的旗帜、鲜艳的花篮在苍松滴翠的丛林中分外耀眼。李红光烈士的墓碑矗立在本溪、抚顺交界处,这里绿树环抱,野花簇拥,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李红光烈士墓立碑人、沈阳市红色文化研究会东北抗联一军研究分会会长关德强主持公祭活动。他现场朗诵的由其本人原创的诗歌,道出了大家的心声,“英名何须留碑面,山河破碎心铸剑。血征驱倭书汗青,唤醒华夏天地变。”

75岁老人拄拐来祭扫

参加公祭李红光烈士活动的各界人士中,包括沈阳市红色文化研究会执行副会长高振河、副会长郑禹、秘书长周立军等17名理事、会员等。参加祭扫的人士中,有两位老人年纪较大。其中,75岁的冯世城带着腰病拄拐前来。活动最后,参加祭扫的各界人士同声高唱《义勇军进行曲》。这歌声穿透时空,重新唤起人们的红色基因和爱国情怀。

自掏腰包为英烈筑墓立碑

1935年5月12日,东北抗日联合军指挥部参谋长李红光将军与众壮士在抚顺新宾和本溪桓仁交界的老爷岭遭遇日军,激战中,李红光负伤,后壮烈牺牲,英年25岁。后来,在当地居民的协助下,抗联战士将其遗体入棺埋藏。

84年后的2019年,辽宁历史学者关德强历经一年的寻觅,在多位历史学者、爱心人士、热心村民的协助下,不仅找到了李红光烈士具体的埋葬地,还自费出资为其立碑撰文,将这段抗联英烈的故事呈现在世人面前。

2019年10月,沈阳晚报曾以《历经一年,他找到抗联将军李红光埋葬地;自掏腰包,他与爱心人士为英烈筑墓立碑》为题,报道了关德强为李红光烈士筑墓立碑的故事。

历经周折终找到埋葬地

2018年9月7日,关德强第一次去当地考察。在本溪桓仁华来镇瓦尔喀什寨村,他先后找到了六位知情村民,这些村民的前辈当年参加了抬棺。据村民介绍,前辈们将李红光的棺椁抬到了山脚下后就被示意离开,由抗联战士扛起棺椁继续上山。因此,具体的埋葬地村民也并不清楚。

从桓仁回到沈阳后,关德强查阅了大量资料,并与抚顺新宾还有本溪桓仁等相关部门沟通,同时向一些抗联历史研究者讲行咨询。2019年清明节,关德强利用假日休息时间,专程赶往坐落在桓仁县境内的东北义勇军纪念馆进行调研,最终确认瓦尔喀什寨村应该就是李红光当年的埋葬地。

之后,关德强与相关部门积极沟通,同时准备再次出资为抗联烈士筑墓立碑。其实早在2006年,关德强就曾为东北抗联一军参谋长李红光的战友、东北抗联一军三师政委周建华(原名邓晓村)烈士出资立碑。2019年,当地政府正式接管了周建华烈士墓园。

关德强先是与同学、历史爱好者刘占时商议于2019年5月12日,也就是李红光牺牲的日期为其立碑,并联系了墓碑加工厂订制了墓碑并撰写了墓志铭。5月12日清晨,关德强、刘占时及爱心人士屠强一行三人从沈阳出发,前往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华来镇瓦尔喀什寨村。在当地村民的帮助下,筑墓立碑顺利完成。

烈士墓有望被列为市级文保单位

今年5月12日,关德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以前,祭扫李红光烈士墓碑是我个人行为。2019年筑墓立碑之后,因为疫情原因,公祭英烈李红光一事被迫搁浅,但很多爱心人士一直心系此事。如今又传来好消息,李红光烈士墓有望被列为本溪市级文保单位,省级和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的申请正在办理中。”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高级记者 吴强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