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快看!文商旅融合火了沈阳中街

本报记者 刘 桐

熙来攘往,热闹非凡,这是今年春节沈阳中街的真实写照。

据统计,春节假期,到中街打卡的游客达175.84万人次,沈阳故宫和张氏帅府的游客累计达6.1万人次。其中,沈阳故宫1月25日客流量突破万人次,为2019年以来首次单日接待破万。


(资料图)

元宵节当日,中街所在的沈阳古城地区客流量突破100万人次,其中,中街近60万人次,客流量是去年同期的2.3倍。

线下人气爆棚,线上全网刷屏。中街火爆的背后是商圈已步入文商旅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时代,这场涉及多元领域的业态升级,搅动了消费市场的“一池春水”,也为旅游和消费经济复苏发展按下“加速键”。

文商旅融合

营造沉浸式消费新场景

上午游沈阳故宫,中午吃顿老边饺子,下午逛品牌旗舰店,傍晚到茶社听评书、相声……春节期间,沈阳市民丁瑶一家两次全天逛中街。“正月初五有民俗巡演,看到了划旱船、扭秧歌。元宵节当天20余组国家级非遗的自贡彩灯一同点亮,绚丽璀璨。”丁瑶在春节假期里沉浸式体验一把古城“微度假”。

“这个春节我们几乎全员无休。从初二开始每天排演三场,包括四大名著评书、鼓曲专场,快板、评书等曲艺专场和新春相声专场。每天上座率都很高,第一天就达到80%,出乎我们的预料。”一提起春节的客流,鼎泰茶社总经理史艳芳颇有感触。

而这种火爆场面,正是沈河区打造多元化旅游场景、吸引更多游客特别是青年人到古城消费的成果。沈河区从财政金融、文商旅融合、诚信建设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着力引进时尚体验、文化创意等新兴业态,推进大型综合体业态升级,引进全国或东北地区首店等170余家品牌旗舰店和体验店。整合故宫、中心庙定期表演活动联合相声社等古城内现有演艺场所,将优质文艺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形成一批特色中小剧场品牌,打造民俗表演秀场。

同时,春节前还发布了中街10个重点消费场景,涵盖了美食、文化、曲艺、购物等旅游消费领域,使中街成为时尚消费和旅游消费打卡地。

业态升级

激活街巷胡同的烟火气

游客涌入中街后,如何将“流量”变为“留量”,创意元素、场景营造和特色商业是关键。1月14日农历小年夜,中街中央里景区内新开业的“大世面”新晋成为网红街区,“见‘大十面’,识‘大世面’”,为游客提供一处以老胡同为主题的室内休闲娱乐新空间。

胡同内鬼包子、中街老味道油炸糕等网红小吃销售火爆,游客排队品尝;在新奇创意的网红楼梯、国潮立体墙绘、室内微缩版胡同内打卡拍照;胡同云创、潮玩手办也吸引年轻人驻足选购。步行街上,老边饺子馆堂食排队等位,中街冰点城内也是一座难求。“春节期间,尽管天气寒冷,但胡同内人流不减,消费热情持续整个正月。”在中央里经营的业户说。

春节期间,在头条胡同中央里景区,日均客流量达1.5万人次,其中正月初四客流量更是突破了2万人次。

业态升级的不仅是中央里“大世面”街区,沈河区立足中央里景区周边,打造体现民族文化主题的小吃一条街,整合官局子胡同、孙祖庙胡同等区域,形成观光“嗨吃”一条街,将美食文化、民俗文化与胡同结合起来,既有时尚气息,又让游客在闹市中体验寻常巷陌中最美人间烟火。同时,加快发展夜经济,引进酒吧娱乐、夜市宵夜、桌游文娱等商户,中街夜间客流量同比提升18%以上。

派发红包

撬动消费经济大市场

“今年给女友的情人节礼物正好用上了50元的新春消费券,抢到后当天就能用,甜蜜之余还多一份幸运。”2月14日,在柜台前正结账的周先生说道。

消费券是撬动消费大市场,促进经济复苏的重要手段之一。1月10日至2月28日,沈阳市面向在沈个人消费者,组织发放1亿元新春消费券;沈河区也联合中街企业开展“瑞兔迎春中街喜迎八方客,千万豪礼倾情回馈家乡人”消费达额抽奖活动。

多条“真金白银”的政策促进消费市场繁荣。“派发消费券为商场餐饮及零售业态提供了良好的帮助,推动了销售额的实质性增长。”沈阳皇城恒隆广场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统计,春节期间,除沈阳故宫、张氏帅府等重点旅游景点的收入同比增长较大外,中街总营业额超过2.8亿元,超过去年同期近一成。

未来,中街及沈阳古城区域将进行合理规划设计,鼓励文化创意元素和商业跨界融合,引进文化创意零售、特色餐饮、剧院式商业新形态,打造独特的商业体验空间。推进中街文商旅创新融合发展示范街区、沈阳路历史文化旅游街区以及中央里、孙祖庙、耳朵眼儿、三益、长安寺等特色文化胡同建设,打造“文化艺术+科技植入+轻奢商业”的沉浸式商业综合体,进一步丰富旅游消费场景。

关键词: 沈阳中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