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微速讯:示范街路更新主体竣工 和平区文艺路尽显文艺范

双向两车道变身4车道、增加慢行道,雕塑墙上陈列鲁迅美术学院近百年红色历史,园路一体、行走在路上仿佛置身自然与艺术铺就的长廊……这里,是更新改造后的文艺路。


(资料图)

记者11月17日从和平区获悉,和平区文艺路(西起方型广场、东至青年大街)街路更新主体工程已经完工。该路段全长1.6公里,是沈阳市2022年街路有机更新的示范段之一。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等具体要求,2023年和平区将提速城市更新工程,深入实施“五工程一管理”,提高新业态承载力,不断开辟新赛道、激发新动能,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示范区,为沈阳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发挥核心城区功能。

园路一体、水城融合

每一步都有设计感

鲁迅美术学院就坐落在文艺路上,校区北侧围墙变成了“文化墙”,一幅幅艺术作品让校园的文艺气息“出街”融入城市生活。沿文艺路往西,在鲁迅儿童公园内,一面新建的鲁艺文化雕塑墙不仅遮挡住了变电箱,更让街路的历史厚重感和艺术氛围进一步提升。

鲁迅儿童公园和南运河是文艺路沿线得天独厚的绿化水系资源。鲁迅美术学院教授、沈阳市十大人民设计师潘天阳说:“我们将公园、滨水空间的外部围栏打开,并且将人行道引到公园内部,形成‘园路一体’。在南运河边修建了栈道和观景平台,让‘水城融合’。”

一条文艺路从东到西,不仅可“漫步”,两侧的建筑更可“阅读”。记者看到,方型广场北侧原有老旧小区的建筑立面以雕花呈现,这是东北设计院历史保护建筑的独有文化符号。

“艺”字、银杏叶图案是从文艺路的人文历史和自然景观中提取的特色元素,经过设计形成统一的标识与形象,应用到花箱、座椅、指示牌、垃圾桶、阻车桩、井盖等街道家具小品中。让行走在文艺路上的市民每走一步都能看到“设计”,体验和平区承接沈阳建设“设计之都”的实践。

还路于行、架空线入地

全过程倾听人民心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文艺路街路更新启动之初,向两侧南湖街道、南市场街道200户居民发放调查问卷并组织多次座谈听取意见。

“行车道太少了,老堵车”“商户占道问题严重”“违停现象严重”“空中‘蜘蛛网’太密了”……居民反映的问题集中在“路上”和“空中”两方面,为此设计师遵循还路于民、架空线入地原则进行基础设计,增加两侧景观绿化。设计方案出来后,在文艺路两侧居民小区的大门口进行公示,再次倾听人民心声并最终实施。

遵循“两分离、两优先、两贯通”原则,文艺路两侧拆除多处违法建筑,将机动车双向两车道拓宽至双向4车道,利用两侧公园、绿地为行人和非机动车提供连续、贯通、舒适的通行空间。开展架空线入地、多杆合一等专项整治,共迁移入地10千伏架空线约1.4公里、通信架空线约3.2公里,营造出整洁有序的通行、人居环境。

智慧管理、文化营造

拓展高品质生活场景

目前,文艺路道路交通、景观绿化、市政管网、建筑立面四个板块更新改造已经基本完成,记者当日在街头听到多位行人交口称赞:“漂亮,有艺术氛围”“路宽不少,尤其是到鲁园古玩城门前,不堵车了”。

和平区将在文艺路全面实行智能化管理,通过多杆合一、安装摄像头等手段,对1.6公里沿线实行24小时不间断监控,对乱停、乱摆、乱放等现象及时回传至和平区“党建引领、邻里守望、合和共治”综合指挥应用平台,结合“路长制”及时果断处理相关问题。

更新后的文艺路,已成为一条极具文化色彩和艺术氛围的绿色林荫大道,也是一处各类功能融合的市民休闲空间。这条路既承载了孩子们的欢乐、青年人的拼搏和中老年人的记忆,也承载了和平区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决心。

接下来,和平区将在精雕细琢文艺路街路更新收尾工作同时,有序启动三好街、彩塔街街路更新,打造三好街地区青年友好型街区;继续推动中山路、中华路街路更新,提速太原街地区核心片区500亿元商圈形成。通过绣花匠心抓管理、全程全域求精细拓展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场景。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杜一鸣 高级记者 刘洋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