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糖时代”扑面而来 远离糖尿病 做好健康管理
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也是胰岛素之父——班廷先生的诞辰日。今年的“糖尿病日”主题为“教育保护明天”,旨在通过更全面、前沿的糖尿病治疗管理理念来帮助医生和患者共同应对糖尿病的挑战。在我国,糖尿病发病率是12.8%,患病人数约1.16亿。日前,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走访多家医院内分泌科室了解到,多数糖尿病患者如果早期从改变生活习惯、增加健康意识等方面入手,不仅能够减少或延缓糖尿病的发生,更能够提高生活质量。
病例A
(相关资料图)
血糖异常不重视
而立之年的他变成糖友
今年36岁的张先生是某单位的部门经理,平日工作非常繁忙。生活上吃饭不应时,经常加班到深夜,每次加班时喝一杯咖啡,吃些甜品蛋糕或者来几块炸鸡块当夜宵已经成为他的习惯。此前单位体检时显示张先生有血糖异常的情况,但并未引起他的重视,生活、工作习惯一如往昔。直到最近,张先生发现自己在一个月里瘦了十五斤,特别爱喝水,而且还比从前更爱吃东西了,饿一点都觉得心慌得受不了,半夜还总爱上厕所。到医院检查后,被确诊为糖尿病。
专家解析: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内分泌二科主任宋晓燕告诉记者,很多年轻人由于生活习惯、工作压力等原因,容易发生血糖异常的情况,这种情况有时会被诊断为“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前期是指血糖异常但没达到糖尿病的标准,即空腹血糖≥6.1mmol/L但<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但<11.1mmol/L。
糖尿病前期是糖尿病的后备军,如果不干预,5%-10%的人群会进展为糖尿病。“有些人喜欢喝饮料,几乎不喝水,或者经常吃快餐,必然为健康埋下定时炸弹。”宋晓燕提醒,一旦发现自己出现血糖异常,要引起重视,及时到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必要时治疗干预。专家表示:“糖尿病前期的人群经过严格的生活方式干预及必要的药物治疗,三分之一的患者是可以逆转为正常的。”
病例B
糖尿病更爱“聚集”
有家族史一定格外重视
在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患者王女士一家三口有时会同时来取药。王女士和丈夫年轻时家境不好,吃的饭菜油水少,后来条件转好之后,做菜大油、大盐,大鱼、大肉不离桌,日积月累,形成糖尿病。他们的儿子和他们生活在一起,饮食习惯相似,从小就是小胖墩儿,长大以后仍然肥胖,由于没有及时改变生活习惯,年纪轻轻也患上了糖尿病。
专家解析: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陈盛业告诉记者,临床上经常会出现一家三口同时来内分泌科就诊的情况。陈盛业表示,家族聚集性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的,多基因遗传性复杂病,存在一定的家族聚集性现象。糖尿病患者的后代患糖尿病的风险明显增加,但也不是绝对的,环境因素在糖尿病发生发展中起很大作用。因此出现这种家族聚集性糖尿病的原因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息息相关。比如一家人经常摄入高油、高脂肪、高蛋白、高盐、高糖的食物,有着相同的加餐习惯,经常暴饮暴食、缺乏锻炼等,都很容易出现家族聚集性糖尿病。
专家建议,家庭成员中有人患有糖尿病,其他家族成员应积极改变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戒烟戒酒,避免肥胖,保持良好的心态,定期监测血糖。一旦发现有血糖异常情况,要及时筛查治疗。
病例C
害怕长期用药有依赖
他擅自停药险丧命
今年56岁的刘先生查出患上了2型糖尿病,医生建议他通过注射胰岛素一段时间进行治疗。刘先生通过网络了解到注射胰岛素的一些相关副作用,认为长期注射胰岛素会使糖尿病加重,因此擅自停止了胰岛素的使用。在停药后的一次晚饭后,刘先生出现恶心呕吐、意识不清的症状,紧急送医后发现血糖很高,已经出现酮症酸中毒症状,经过抢救后,刘先生才转危为安。
专家解析:陈盛业表示,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由于大多数需要终身服药治疗,因此很多患者一时间难以接受,总是想方设法查找一些“证据”希望能够停药。但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糖尿病,医生都会根据患者的血糖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包括口服降糖药、注射胰岛素等,在医生没有明确告知可以停药的情况下擅自停药,是十分危险的。
陈盛业指出,有些患者对胰岛素的使用存在误解,认为打上胰岛素就停不下了、病情严重了,这是错误的。胰岛素是降糖最快的药物,也能对自身胰岛功能起到保护作用。此外,糖尿病患者的口服药物二甲双胍也是经常被误解的对象。“有些患者认为二甲双胍伤肾,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二甲双胍是通过尿液排出体外,所以对肾没有损害,之所以有伤肾一说,是因为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不能服用二甲双胍,因为肾功能不全时,二甲双胍排泄受阻,导致药物在血中蓄积,有可能诱发‘乳酸酸中毒’,而不是伤肾。”
“高糖时代”该如何抵御“甜蜜的诱惑”
如今在马路边,随处可见的奶茶铺、咖啡店和甜品店吸引着众多消费者。虽说进食含糖量高的食物并不会直接诱发糖尿病的发生,但高糖饮食会导致肥胖,而肥胖正是糖尿病的高危因素之一。宋晓燕告诉记者,目前在我国,18岁以上成人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为11.2%,其中早发糖尿病占15.1%,30-39岁人群高达6.3%。而糖尿病的年轻化与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比如每天一杯奶茶,天天夜宵等,而在高糖摄入的前提下缺乏运动和睡眠,会让糖尿病的到来更早。专家表示,虽然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遗传因素是不可控的,但环境因素是可以改变的,“合理搭配饮食,每周坚持150分钟的有氧运动并配合阻抗运动。严格控制体重避免肥胖,戒烟戒酒,规律作息,不熬夜,保持良好心态。健康人群如果能够做到以上几点,糖尿病很难找上门。”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丁卉 王禹哲
关键词: 扑面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