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快看:化身“钢铁侠”保一城平安 沈阳疾控人员的抗疫日常

每次出现疫情时,我们都会迎来一场全民抗疫的阻击战、歼灭战。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沈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市疾控中心”)应急管理所就是前沿指挥所,不断接收一线信息,又不断下达指令。


(资料图)

连志勇是市疾控中心应急管理所所长,每次疫情来临,他总是带领流调队员们第一时间做出反应。这个过程中,流调队员们就像一名名战士,用血肉之躯和钢铁般的意志,与疫情进行着顽强战斗。

对病毒动向紧追不舍

流调溯源跑赢疫情

市疾控中心现有6个部门和24个业务所,应急管理所既是职能部门,又是业务部门,需要组织协调中心内部各部门和对外联系各区县和委办局,同时还需要现场指挥应急队伍进行疫情防控并开展流调溯源工作。

连志勇介绍说,疫情防控大致要经过发现疫情、报告疫情、流调溯源、密接者管理、疫点封闭消杀等几个流程,其中工作量最大、最繁琐的就是流调溯源工作。流调溯源主要目的是找到疫情的源头,摸清它的上游和下游,搞清病毒是从哪里来的,又传染给了谁,通过现场和电话调查,排查出病例发病前7天所有的详细行动轨迹,任务之繁重可想而知。

通过公安部门的配合,通常一个阳性病例排查出的一密、次密、风险人群的数量会呈几何级增加。随着新冠病毒的不断变异,其传播速度更快、传播力更强,因此要求对密接者的排查力度越来越大,排查速度越来越快。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所有与病例活动轨迹接触的人都划到管控范围里,进行健康监管,划定的范围越大,需要疾控部门研判风险、核实调查的工作量也就越来越大。

在流调溯源队伍里有专门的密接排查组,工作人员要对流调溯源过程中发现的暴露人员进行风险研判,划定管控级别,再把这些人的数据和资料推送给各自属地。比如确诊病例去过一家饭店,同时空接触的人可能分布在全市各区、县(市),甚至还有的排查时已经离开本市,所有人员信息都要通过密接人员管理平台系统推送给相应的地区进行管理。

密接者信息处理的工作量非常大,成千上万的数据都要经过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来进行传递和管理,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遗漏。因此,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肩上的责任非常重,每天不仅工作繁忙,还要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每个人都有钢铁意志

汇聚成坚强的集体

连志勇说,3年来,沈阳经历了数次疫情。其中,今年3月6日开始的这波疫情是规模最大的一次,也是对疾控部门考验最严峻的一次。在疫情暴发之初,为了将其扼杀在萌芽状态,连志勇和同事连续奋战了三天三夜,“当时我们是想通过10天左右时间,将疫情消灭,所以我们采取了这种高强度的工作方法。”但后来疫情出现了变化,这场抗疫转为持久战。

为了工作人员的安全,连志勇和同事集体住进了隔离宾馆,一住就是45天。这期间,有些地区疫情比较严重,市疾控中心就派出援助队伍去现场办公,因为人手紧张,很多同志都是超负荷工作。应急管理所副所长赵雪连续作战后,身体有些扛不住了,但一直咬牙坚持。一次晚上加班儿,她劳累过度,晕倒在岗位上,但回到房间稍事休息,第二天又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

流调溯源队伍里宝妈很多,而且孩子都很小。因为疫情,她们都驻守在宾馆,只能通过视频和孩子见面,但所有人没有因此退缩,都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应急管理所还担负着市疾控中心的应急物资管理工作,负责人王世超是个能干的小伙子。流调溯源队伍、实验室、采样组、转运组、消毒组一线队伍的所有个人防护装备,以及隔离宾馆需要的防护服、口罩、帽子、鞋套、消毒药等应急物资的配备,都由他牵头负责。隔离宾馆一启动,王世超每天要负责二十几箱物资的调配,有时一天启动三个隔离宾馆,小伙子常常累得倒在地上就睡。

市疾控中心副主任王萍是新闻发言人。疫情期间,她每天都要负责组织发言稿,还要负责疫情防控的日常管理工作。遇到新的病例出现,年近退休的她同样和其他年轻人一起夜以继日地战斗在流调溯源一线。同事们都称她是“女汉子”“女铁人”。

无法享受完整的假期

疫情不退他们不休

自从连志勇走上市疾控中心应急管理所所长这个岗位起,几乎就没有休息日和节假日。因为要随时面对市、区县疾控中心,各委办局,机场,火车站等多个部门单位、点位的信息沟通,他的手机一直保持24小时畅通,给出解决意见,而且有些地方的疫情还需要他到现场去处理,帮助研判风险,划定风险区。在疫情期间,即便是三更半夜,只要是接到突发疫情信息,连志勇就赶到指挥部研判风险。

连志勇说,自出现新冠肺炎疫情后,他近3年来没有休过一个完整的假期,很少能跟家里人一起吃一顿团圆饭。因为放假人员流动增多,来返沈人员增加,每次放假的时候便是防疫最关键的时候,也是疾控人最忙、最紧张的时候,因此疾控人都是24小时值班。

刚刚过去的“十一”,广大市民享受了一个平稳安宁的假期,但疾控部门的工作人员却付出了比平时更多的辛苦。“三站一场”是假期防疫的重点。假期出入境航班明显增多,一旦发现阳性病例,他们便要对这些病例进行流调溯源和闭环管理。

“十一”期间,连志勇几乎没睡上一个安稳觉,电话经常在半夜响起。因为在列车和航班上经常会发现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触者,需要市疾控中心核实信息,研判风险,然后组织人员对这些人群进行集中隔离、居家隔离以及安排转运等。

连志勇手机里的几十个微信群都是与疫情防控有关的,如流调群、隔离宾馆群、转运群、核酸检测群以及各种信息报告群,还有各种防控专班,如机场专班、火车站专班、进口冷链专班、非冷链货物专班……这些群信息的提示音此起彼伏,常常让他应接不暇。

连志勇说,这3年他已经换了好几个手机,越换内存容量越大。因为手机里所有关于疫情的信息都不敢删,微信里的所有留言、文件也都保留着,便于随时查阅。手机内存占用越来越多,只能不断升级手机配置。

连志勇和市疾控中心获得了很多国家级、省级、市级荣誉,但他说,和荣誉相比,他们更看重的是疫情防控效果。每次抗疫胜利的背后,都有这些疾控人的付出和担当。是他们在用辛苦的劳动和无畏的奉献,为沈城的平安保驾护航。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 刘东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