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工业企业延链建群点燃发展新引擎

工业是沈阳经济的命脉。要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首战告捷,首战即决战。全市工业系统要充分发挥工业引领带动作用,扎实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加快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工业企业奋勇争先,调整结构,抢占高端,延链建群。

铆足干劲跑好开局“第一棒”


【资料图】

沈阳振兴的根基在工业,沈阳振兴首先要振兴工业。首战之年,开局之时,沈阳各区县(市)工业企业以“首战必胜”的奋进姿态,开足马力抢订单、抓生产。

开年就是开工,开工就要实干。沈阳兴齐眼药股份有限公司瞄准市场变化,发挥竞争优势,不断扩大国内市场份额。眼下,企业正进一步优化生产组织流程,提升效率,全力满足市场需求。“一月份,我们实现了生产的‘开门红’。我们的核心产品环孢素滴眼液、世可复方电解质眼内冲洗液等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后,倒逼企业提高生产效率,紧盯国际化标准,提升质量。”兴齐眼药总经理高峨说。

像这样鼓足干劲谋发展的场景遍布沈阳各地。1月份,辽宁顺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多项产品产量创下历史新高;沈阳芯源微电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新签订单规模同比大幅增长,收入规模持续增长;东北制药的生产经营跑出“加速度”,销售收入完成当月计划的135%,经营考核利润完成当月计划的359%。全市各地正凝聚起大抓工业的共识,形成抓大工业的合力,推动工业经济整体好转。

产业集聚点燃发展新引擎

产业协同成链,特色集聚成势,实现工业体系的整体跃升。2022年,沈阳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集群已经成功跻身“国家队”,实现东北三省“零”的突破。在华晨宝马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2022年,填补沈阳新能源动力电池产业空白的亿纬锂能储能与动力电池项目,德国最大的发动机设计与研发机构、世界三大权威内燃机研发机构之一的FEV公司陆续签约落户铁西区,沈阳汽车产业集群发展蹄疾步稳。

为持续提升我市头部企业配套园区效益质量、拓展特色工业园区规模数量,目前,沈阳正着手“10+20”重点工业园区推进工作。根据规划,今年沈阳将重点推进428个“10+20”园区项目,计划总投资1694.6亿元,当年预计完成投资201.8亿元。其中,生产制造类项目263个,三生平台类项目152个,绿色低碳基础设施项目10个。先进的产业集群项目已经成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正在紧张建设的沈阳航空动力产业园,是以沈阳航空产业集团为龙头的产业链招商平台,吸引外部配套企业来沈集聚,更多的科技成果将在这里转化。“我们这个项目实现了当年单体完工、设备进场调试,目前已吸引了8家上市公司。通过与航空主机厂的联合招商,我们取得了丰富的成果,目前园区已经实现满员运行。”沈阳航空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丛轶弢介绍说。

绿色低碳绘就发展新底色

推动生产过程绿色化,促进资源利用循环化,我市工业企业算大账、算远账,不断主动根植绿色基因。

2022年,沈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763.3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4.9%,自2019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2022年,沈鼓集团入选国家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并成为榜单内的辽宁“独苗”。以沈鼓等企业为龙头,沈阳工业绿色发展正成为实实在在的风景。

绿色工厂是衡量一个城市低碳发展的重要指标。截至今年2月,沈阳市省级以上绿色制造名单数量已达184个,仅国家级绿色制造名单数量就达49个,继续领跑全省乃至东北地区重点城市,比肩郑州、成都等中心城市,在工业领域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实现了“开门红”。

创新驱动拓展发展新空间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企业抢先布局“新赛道”,积蓄发展新动能。

38秒,制造一条轮胎,这听起来不可思议,但这却是赛轮(沈阳)轮胎有限公司智能化成型车间的生产效率。高质量制造得益于企业研发的“橡链云”工业互联网平台。“有了这个平台,使得我们工厂产量比传统工厂提升30%,成本降低25%,生产能耗降低20%以上。”赛轮(沈阳)轮胎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王栋告诉记者,下一步,赛轮还将持续在科技创新、数字化转型方面加大力度,带动区域内的智能化、数字化发展。

识变、应变、求变……我市工业企业积极改革创新,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服务沈阳振兴发展大局。沈阳西子航空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顾宏波透露,2023年企业将瞄准航空装备制造领域,聚焦多批次新产品的开发和制造,做大做强市场开拓,做好新老工厂交替的产品质量保障工作,为沈阳发展先进制造业输送“西子力量”。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黄超

关键词: 沈阳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