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沈阳科技创新十件大事

编者按

赓续沈阳创新基因,推进科技自立自强。2022年,沈阳市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不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创新生态、创新平台、创新人才“三位一体”推进,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在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新征程中,沈阳科技创新事业乘势而上、脚步铿锵,一大批标志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了沈阳力量、沈阳智慧。


(相关资料图)

科技成就鼓舞人心,矢志创新催人奋进。沈阳市科学技术局联合多部门开展的2022年度沈阳科技创新十件大事评选已经揭晓,让我们共同感受沈阳科技创新的磅礴力量。

1

体系化推动科技成果

本地转化率大幅提升

沈阳市进一步健全完善“东北科技大市场平台—技术转移协会—技术转移机构—技术经纪人”技术转移服务体系,鼓励技术转移机构专业化、市场化、规范化发展。全市拥有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6家、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35家、市级技术转移机构57家,全市技术经纪人(经理人)超过900人。加快建设了20个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新批准设立东北大学等5家技术合同登记处。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大幅提升,全年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400亿元,位居全省第一。

2

驻沈科研院所

多项成果应用于梦天实验舱

中科院沈阳分院系统科研院所的多项成果成功应用于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中科院金属所研制的新型铝基复合材料应用在梦天实验舱太阳翼柔性展开机构关键部件、多个科学实验机柜转接件、电源散热载体、空间冷原子钟组光学基板等;中科院金属所研发的钛合金氢泵涡轮、高温合金管材和锻件、镁合金表面处理技术、铠装热控器件等材料技术也应用于梦天实验舱任务中。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承研了梦天实验舱的8台科学实验柜主结构;研发的在线维修装调操作柜灵巧机械手,攻克了机械手柔性控制、高精度精细操作和遥科学任务等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高温材料科学实验柜批量样品自动化管理系统是高温材料科学实验柜的四个科学模块之一。

3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实现“零”的突破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校长冯夏庭领衔的“超大型深部工程灾害物理模拟设施”落户浑南科技城核心区并启动建设。该设施将探索与揭示深部工程复杂地质结构与极端赋存环境形成机理等关键科学问题,在全球范围首次实现工程灾害5米级超高仿真度物理模型试验。将满足深部工程建设、资源开采、能源开发以及国家安全保障和环境保护等重大需求,支持辽沈地区矿业、能源、制造、新材料等产业发展,为国家深地研究贡献沈阳力量。

4

辽宁材料实验室、辽宁辽河实验室

落户沈阳并实质性运行

辽宁材料实验室和辽宁辽河实验室在沈阳揭牌建设。辽宁材料实验室以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综合性材料研究机构为宗旨,以引领材料科学和技术创新、推动材料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着力构建共性技术支撑平台、颠覆性技术创新平台、产学研与国际合作平台等三大创新平台,实施基础前沿、关键技术、成果转化和人才培育等四类专项项目。辽宁辽河实验室以抢占未来工业互联网科技前沿为目标,聚焦未来工业互联网前沿技术、高端制造装备与自动化系统、典型行业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三大研究方向,建设产业数字化技术开发服务平台和未来工业互联网科研基础设施两大科研设施。目前,以国家实验室为目标,以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为引领,省、市级各类科技创新平台为主体,具有沈阳特色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初具规模,全市科技创新平台总数达到1421个。

5

全市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

经费投入强度再创新高

2021年,全市实现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215.5亿元,同比增长11.7%;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97%,同比提高0.03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5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79个百分点,R&D经费总量及投入强度均创历史新高。从R&D经费来源看,企业投入资金137.5亿元,占比达到63.8%,同比提高7.9个百分点,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突出;从产业投入来看,全市高技术制造业投入R&D经费44.3亿元,同比增长57.7%,智造强市的科技投入基础更加夯实。

6

为优势产业注入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动能

按照企业出题、任务定榜、“揭榜挂帅”模式,围绕20个重点产业链,市科技局组织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147项。以产业共性技术需求为主攻方向,着力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问题,组织实施航空航天、集成电路两个重点产业链重大科技专项,推进科技创新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让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成为产业振兴的“有效增量”。两个专项项目总投资约2.4亿元,签订委托研发技术合同额8400余万元,集聚科技人员285人,将开发形成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及转化应用新成果63项,发榜单位预计可实现新增产值20亿元。

7

我国首套盾构机用

超大直径主轴承研制成功

由中科院金属所李殿中研究员、李依依院士团队牵头攻关的超大型盾构机用直径8米主轴承研制成功。该主轴承重达41吨,是目前我国制造的首套直径最大、单重最大的盾构机用主轴承,将安装在直径16米级的超大型盾构机上。该主轴承各项技术性能指标与进口同类主轴承相当,满足超大型盾构机装机应用需求。该主轴承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已掌握盾构机主轴承的自主设计、材料制备、精密加工、安装调试和检测评价等集成技术。

8

全市科技型企业达到15363家

沈阳市大力实施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2022年,全市科技型企业数量达到15363家,同比增长38.09%。科技型企业总数及各类科技型企业数量均保持东北地区首位。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9543家,同比增长36.18%;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200家,同比增长近25.7%;辽宁省雏鹰企业为1385家,同比增长30%;辽宁省瞪羚企业达到227家,同比增长55%;辽宁省独角兽企业数量达到8家,同比增长33%。

9

77名两院院士

助力“创新沈阳”生态大会

“创新沈阳”生态大会集聚77名两院院士、27名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开展了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术年会、“创新沈阳创赢未来”高峰论坛、“创新沈阳”建设院士座谈会以及院士企业行等14场高水平活动。院士专家通过座谈、现场调研等形式,围绕沈阳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和发展航空航天、材料产业建言献策,提出了具有战略性、前瞻性、针对性的意见建议。“创新沈阳”生态大会系列活动搭建了沈阳市与中科院合作的高水平平台,营造了“创新沈阳”建设的浓厚氛围。

10

100家新型研发机构

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为加快建设新型创新主体,促进战略新兴产业育成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市科技局积极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通过采取市场化的商业模式、人才激励制度、薪酬分配制度,企业化的研发、转化和运营等运行机制,面向重点行业或产业领域,搭建行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提高产业公共技术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全面强化关键共性技术供给能力。目前,沈阳市拥有各类新型研发机构100家,新型研发机构连续三年实现两位数增长。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岳雨

关键词: 沈阳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