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气温偏高 总体降水量偏少

沈阳市气象台预报员王月


(相关资料图)

沈阳市气象服务中心工程师高桐

民生连线采访视频请扫二维码观看

主播:李禹墨

视频:丁思文 贺天榆

11月12日,沈阳出现入冬以来首次大范围降雪。

核心提示

气象和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尤其是冬季,降雪和低温都会对百姓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12月7日,本报与市政务公开办联办的《民生连线》栏目,邀请沈阳市气象部门有关专家做客沈阳日报社5G直播间,就今冬天气情况等内容进行详细介绍,并现场回答读者和网友提出的问题。

本期嘉宾

沈阳市气象台预报员 王月

沈阳市气象服务中心工程师 高桐

第一发布

今冬是“暖”还是“冷”?

国家气候中心的冬季气候预测明确提出,今冬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强度总体偏弱,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气温变化的阶段性特征明显。也就是说,今年冬季沈阳市整体上气温偏高,但季节内冷暖波动大,阶段性变化特征明显,冷空气活动频繁,可能会出现阶段性寒潮和极端低温天气。

温馨提示

今冬天气情况百姓生活需要注意这些

(1)防范阶段性低温的不利影响:今年冬季前期我市可能出现阶段性低温天气,电力能源需求量增大,能源保障及电力、供暖、交通部门要做好防御工作。

(2)防范强降雪过程的不利影响:今年冬季后期我市可能出现强降雪过程,需防范其对能源保障和交通运输部门以及设施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关链接

降雪形成条件及降雪量划分标准

降雪形成条件

降雪的形成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气温低,二是水汽饱和,三是空气里有凝结核。雪是由大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或水滴直接凝固而成的,也可说是云中的温度过低,小水滴结成冰晶,落到地面仍然是雪花时就是下雪了。

降雪量划分标准

降雪等级标准,通常是指在规定时间段内持续降雪或降雪量折算成降雨量为等级划分的标准,具体如下:

今冬沈阳天气整体情况如何?

预计2022年冬季(2022年12月~2023年2月),沈阳地区降水量前期偏少,后期出现强降雪过程可能性大,总体降水量较历年同期(18.7毫米)偏少1~2成,为15~16.8毫米;平均气温较历年同期(-8.6℃)偏高0.1~1.0℃,为-8.5~-7.6℃。

今冬目前感觉气温偏高,什么原因导致的?

影响沈阳市冬季气温的两个主要大气环流因子是东亚大槽和北极涛动。

东亚大槽是北半球中高纬度对流层西风带形成的低压槽。东亚大槽偏强时,西北部冷空气容易南下,沈阳市气温易偏低;东亚大槽偏弱时,沈阳市气温易偏高。目前动力模式预测结果显示:今年东亚大槽强度接近常年到略偏弱,有利于沈阳市气温偏高。

北极涛动是北纬45°左右中纬度地区与北极地区气压差别的气象指标,可分为正位相和负位相,是影响辽宁冬季气温的重要因子。当北极涛动处于正位相时,限制极区冷空气南下,有利于沈阳市气温偏高,反之气温偏低。动力模式结果显示:今年冬季北极涛动为正位相,有利于沈阳市气温偏高。

今冬与往年相比降雪情况如何?受哪些因素影响?

影响沈阳市冬季降水的主要因子是初秋(9~10月)热带北大西洋海温。2022年初秋(9~10月)热带北大西洋海温偏低,通过海气相互作用,激发向下游的罗斯贝波列,造成东北地区受下沉气流控制,且水汽条件差,有利于沈阳市降水偏少。

国家气候中心和欧洲数值预报中心动力模式结果均显示沈阳市冬季降水偏少为主。但影响沈阳市冬季后期降水的因子是秋季的日本海海温。日本海海温偏高,有利于激发日本海反气旋,反气旋西侧的偏南风将水汽带到沈阳市,降水易偏多。今年秋季日本海海温偏高,水汽条件好,有利于冬季后期冷暖空气交汇,出现强降雪过程可能性大。

重点关注

何谓拉尼娜事件?

“三重拉尼娜”是什么意思?

拉尼娜事件,是指赤道太平洋中部和东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三重拉尼娜”,是指北半球连续三个冬季为拉尼娜事件。

当前拉尼娜事件始于2020年9月。连续两个拉尼娜冬季很常见,但连续三个比较少见。自1950年以来,持续三年的“三重拉尼娜”事件仅发生过两次。

“拉尼娜”会对今冬造成影响吗?

每个拉尼娜事件带来的影响不尽相同,这取决于事件的强度、发展的时间以及与其他气候模式的相互作用。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拉尼娜事件与我国冬季气候偏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但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1986年以来,暖冬出现频率在增加,在近8次拉尼娜事件中,冬季偏冷和偏暖的比例各占一半。

我国冬季冷还是暖,与东亚冬季风强度、北极海冰、欧亚积雪等密切相关,拉尼娜只是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

你知道吗

什么是寒潮?

寒潮特点

寒潮爆发在不同的地域环境下具有不同的特点。在西北沙漠和黄土高原,表现为大风少雪,极易引发沙尘暴天气;在内蒙古草原则为大风、吹雪和低温天气;在华北、黄淮地区,寒潮袭来常常风雪交加;在东北,表现为更猛烈的大风、大雪,降雪量为全国之冠;在江南,常伴随着寒风苦雨。

寒潮标准

寒潮在气象学上有严格的定义和标准,但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寒潮标准是不一样的。我国2006年规定,凡一次冷空气侵入后,使某地的日最低气温24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8℃,或48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10℃,或72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12℃,且使该地日最低气温下降到4℃或以下的冷空气称为寒潮。寒潮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寒潮

寒潮是指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寒冷空气,在特定天气形势下迅速加强南下,造成沿途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这种冷空气南侵过程达到一定强度标准的称为寒潮。寒潮是一种大范围的天气过程,在全国各地都有可能发生。寒潮天气影响广泛,造成的灾害也比较严重和多样化,有些灾害是寒潮天气直接造成的结果,如风灾、霜冻害、寒害、道路结冰和积雪等;有些是间接引发的,如低温冷害、空气质量下降等。

道路结冰及其预警与防滑

什么是道路结冰?

降水(如雨、雪、冻雨或雾滴等)碰到温度低于0℃的地面而出现的积雪或结冰现象,通常包括冻结的残雪、凸凹的冰辙、雪融水或其他原因的道路积水在寒冷季节形成的坚硬冰层。

道路结冰一般在什么情况下发生?

道路结冰容易发生在11月到下一年4月(即冬季和早春)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东北地区和内蒙古北部地区,常常出现道路结冰现象。

一般来说,寒冬腊月,当出现大范围强冷空气活动引起气温下降的天气(气象上称为寒潮)时,如果伴有雨雪,最容易发生道路结冰现象。

道路结冰的危害是什么?

出现道路结冰时,由于车轮与路面摩擦作用大大减弱,容易打滑,刹不住车,造成交通事故。行人也容易滑倒,造成摔伤。

道路结冰预警信号的发布

当路表温度低于0℃,出现降水,12小时内可能出现对交通有影响的道路结冰时,气象部门会向社会发布道路结冰预警信号。按照出现时间迟早和对交通的影响大小分为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连线实录

问:时令已进入大雪季节,但沈阳今冬以来降雪很少。近期会有大的降雪吗?

答:目前来看,近期沈阳地区没有强降雪过程。根据省气候中心预测意见,预计2022年12月沈阳地区降水量较历年同期(7.9毫米)偏少1成左右,为7.1毫米;今年冬季沈阳地区降水前期偏少,后期出现强降雪可能性大。

问:为什么气象部门预报的几毫米的降雪,落到地上却变成了几厘米甚至十几厘米厚的积雪?天气预报的“降雪量”和实际的“积雪深度”有什么关系?

答:降雪量与积雪深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降雪量并不是指积雪深度,而是冬天的降水量值。降雪等级并不是根据地面积雪厚度划分的。根据气象部门的标准,由于降落到地面上的雪花大小、形状以及积雪的疏密程度不同,所以降雪量的定义是根据雪融化以后的水量多少来划分等级的。也就是说,几毫米的降雪量落到地上可能为几厘米甚至十几厘米的积雪。这个问题的成因与雪花本身的特性和降雪量的测量方法有关,雪花在堆积的过程中,由于雪花和雪花之间存在着大量的空隙,中间的空气越多,同样重量的雪,积雪就越厚。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温度影响下,积雪的厚度也会出现很大的差别,温度越低积雪越厚。

问:冬季保暖需要注意什么?

答:(1)适当增添衣物。最低气温低于10℃就应该穿秋裤,并且随着温度降低,秋裤也应适当增厚。秋裤要选择适度的,贴身但不紧身,面料以纯棉等植物纤维为好。款式最好在腹部、膝盖等处有加厚处理为宜。

(2)做好头部保暖。帽子要选择透气不透风,不遮挡视线的。

(3)饮食上要吃些暖的食品。平时多吃一些钙含量高的乳制品,如热牛奶、酸奶及奶酪,有效帮助暖身。

(4)要适当运动,多晒太阳。可以到公园慢跑、散步、骑车,最好每周3-5次,每次30-60分钟。在阳光充足的时段到户外晒晒太阳,时间以10-20分钟为宜,晒到身体暖洋洋、微微出汗即可。

问:开车如果遇到道路结冰情况,应该注意什么?

答:(1)降低车速。按照公路可变情报显示板上预告的车速行驶,防止车辆侧滑,缩短制动距离。

(2)加大行车间距。冰雪路面的行车间距应为干燥路面行车间距的2~3倍。

(3)沿着前车的车辙行驶,一般情况下不要超车、加速、急转弯或者紧急制动。需要停车时要提前采取措施,多用换挡,少用制动,防止各种原因造成的侧滑。

(4)在有冰雪的弯道或者坡道上行驶时,应提前减速。

(5)及时安装轮胎防滑链或换用雪地轮胎。

问:如果发生道路结冰,需要注意什么?

答:(1)外出要采取保暖措施,耳朵、手脚等容易冻伤的部位尽量不要裸露在外。

(2)出门要当心路滑跌倒,穿上防滑鞋。

(3)不要随意外出,特别是要少骑自行车。

(4)确保老、幼、病、弱人群留在家中。

(5)因道路结冰路滑跌倒,不慎发生骨折,应做包扎、固定等紧急处理。

问:怎么区分雾和雾霾?

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区分:

(1)形态:雾是悬浮于空气中的水滴小颗粒;霾是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小颗粒,包括灰尘、硫酸、硝酸等各种化合物。

(2)颜色:雾是由小水滴构成,由于其物理特性,散射的光与波长关系不大,因此雾呈乳白色、青白色;霾是由各种化合物构成,由于其物理特性,散射波长较长的光比较多,呈黄色、橙灰色。

(3)含水量:雾是相对湿度(含水量)大于90%的空气悬浮物;霾是相对湿度(含水量)小于80%的空气悬浮物;相对湿度介于80%-90%的为雾霾混合物。

(4)能见度:由于雾越接近地面的地方密度越大,对光线的影响也越大,能见度很低,一般在1公里之内;霾在空气中均匀分布,颗粒较小,密度较低,对光线有一定影响,但影响没有雾大,能见度较低,一般在十公里之内。

(5)持续时间:小水滴在重力作用下沉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也会使水滴蒸发,雾气只会越来越少,所以雾持续时间短;固体小颗粒一般不分解、不沉降,消解速度慢,因此霾持续时间长。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徐佳婷/文

高级记者张文魁/摄

关键词: 平均气温